宁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11/17浏览次数:16158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届人大次会议文件之二十三

 

宁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宁安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彩云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宁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宁安市新征程的第一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正确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经济社会运行均衡发展。

(一)坚持生命至上,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扎实做好重要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做到八类人群“应检尽检”充分发挥好交通口、发热门诊、乡村诊所、零售药店等前哨作用。未雨绸缪做好疫情应对。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做好分析研判;建立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制定各项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做好处置突发疫情的应对工作,确保疫情防控防在前。

(二)项目建设强力拉动,优化专业招商体系

项目建设稳中有进。开复工项目位居前列。截止11月底,全市共9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2.9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0.39亿元。29个省市“百大项目”开复工率100%,1个省“百大项目”,完成投资2.55亿元,投资完成率100%;28个市“百大项目”,完成投资17.79亿元,投资完成率109.2%。大唐风电、汉麻CBD等16个市百大项目竣工投产,大唐风电头道岭、二道岭项目顺利进入规上企业行列,成为我市经济新增长点。

构建“1+2+6”招商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以“冬季会战”为契机,打好“谋划之冬、招商之冬、准备之冬”攻坚战。优化专班专业招商。重组绿色食品+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中医药、康养、新能源、商贸+物流6个产业招商专班。谋划宁安市小牡丹光伏发电、汽车营地、p地块房地产项目、n地块房地产项目、平安加油站项目、中医药康养旅游文化综合体等项目44个。依托专班驻点招商。选派2名成熟有经验的优秀干部赴长三角开展驻点招商。

(三)工业建设稳步发展,产业体系不断提升

不断完善产业体系。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增15.5%。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6户。新增镜泊头道岭风力发电二道岭风力发电2户入规企业。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东峰悦草生物科技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成,该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设备调试完毕,已具备生产能力,安部门完成验收大麻种植、销售、加工备案正在准备材料着手报备。互联网+农机产业园二期计划投资54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6栋,待资金落实开工。蓄力产业链发展。谋划了食用真菌普默斯农机装备可降解塑料薄膜产业50万吨废钢铁回收加工顺和机动车报废拆解回收再生铝加工等项目。

    (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构建“两头两尾”产业体系继续确保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的主导地位。加快特色农业发展速度,重点培育壮大玉米、水稻、果蔬、畜禽、北药五大产业链条。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市播种面积298万亩,玉米177万亩、大豆35万亩、水稻32万亩、其他经济作物54万亩。深入落实农业“三减”工作。全市开展三减落实示范面积12万亩。建立“三减”科技示范区12个,建立病虫害预测点28个,预防稻瘟病5.5万亩。特色种养发展强势,经济效益明显。全市柞蚕放养1300把,放养面积5400余公顷,蚕业产值5400万元;蜜蜂养殖4.5万余群,蜂蜜产量2200吨,蜂业产值6500余万元,蚕蜂总产值超亿元。果树栽培面积10.7万多亩,其中,苹果9万亩、梨1.05万亩、李、杏0.5万亩葡萄0.15万亩;山楂75亩,蓝莓150亩,草莓90亩。加大畜禽养殖治理,农药包装回收处置。我市现有规模养殖场90户(大型场50户),其中生猪60家、肉牛7家、肉鸡20家、肉羊2家,蛋鸡1家,均已建成粪污处理设施并通过联合验收。全市养殖粪污产生总量约69万吨,综合利用57万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总重量18.3吨,预计年底回收总重量49.5吨,有效保护黑土地环境治理。

(五)加强粮食购销领域监管,构建粮食安全体系

构建市场化粮食流通新机制。严格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创新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和流通指导服务机制;宁安粮库被首批确定为我市政策性粮食收购库点。完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严格落实国有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制度,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保护和应急体系建设,保障省级粮食应急保障平台信息录入工作按时完成。健全粮食流通调查统计体系。调整辖区粮食经营企业建立经营台账,定期报送统计数据。监测全市粮油价格行情,分析价格走势、预测供需状况和分析预警,起到决策参考和发挥行业指导的作用。设立省级监测点6个,完成直报点采集上报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市场粮油和市场价格动态,有效提供决策依据。

商贸服务有序发展,旅游建设繁荣促进

    加强电商产业园管理。新引进明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日网上成交700多单,带动全市电商交易额完成2.5亿元。引导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积极参加哈洽会、农博会、中俄博览会、上海食品展博、特色餐饮店、地方金牌菜评选活动,增强了我市产品的知名度。加强乡村旅游与景区发展投入9180万元,打造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玄武湖农业公园、牡丹集团(宁安)智慧科技馆等重点旅发大会观摩项目;推进瀑布村改造、小朱家、江南明星、南湖温泉、渤海民宿酒店、仿上京城、稻作馆等7个重点旅游项目。推进玄武湖农业公园渤海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区发展优势,建设民宿24处实现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海浪、依兰满族民俗祭祀游、江南明星民族社区游、小朱家村和江西村田园风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新型农家乐、田园综合体、冰雪体验等特色乡村旅游产,打造地方特色优质乡村文旅产业。乡村旅游农家乐142家15个村屯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开展“群众文化展演”、“百村支书播旅发”、“志愿服务万人大轮训”宁安摄影展、“300房车游宁安”等文化活动,通过央视新闻联播及省级媒体时转播,达到预期效果。

城乡建设稳步聚集,乡村建设呈现优势

完成“景城一体”建设工程。完成建设路、镜泊街、立交桥、园区中路路网改造及绿化工程,宁古塔大桥、工农兵大桥、沿江街亮化工程、萨布素将军雕塑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智慧供热项目。针对供热“源、网、站、户”全流程实施智慧管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个老旧小区楼体保温、给排水、供热、绿化等配套改造升级工程;完成向阳D地块、铁西三期、丹江小学西侧等项目棚改征收安置工作。

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积极推进“三清理一绿化”专项行动。推进示范村建设。按照“色调一致、特色鲜明”的原则,全力打造上官地村特色民居,改造民居16户32间。重点打造了东安村、莲花村、伊家村等36个清洁行动示范村。推进“五个革命”建设。厕所革命。完成厕所改造23368户,形成镜泊镇、海浪镇等多个改厕模式重点乡镇,小唐村、和胜村、湖南村、五丰村等整村推进示范村。垃圾革命。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累计投入2727万元,共配发分类垃圾桶14万个,12个乡镇政府配发垃圾压缩车20辆。东京城镇、宁安镇、渤海镇部分村屯实现城乡一体化处理。能源革命。依托长青生物质发电,实现秸秆还田14万吨;实施秸秆饲料、肥料工程,实现年秸秆饲料化利用18.5万吨,肥料化利用3万吨;实施秸秆气化与固化工程,建成爱林村等秸秆压块站11处污水革命。启动了水源地保护工程,完成兰岗镇依兰村、海浪镇大依兰村等6个村污水治理,土台子村、于家村等4村铺设污水管道。菜园革命。重点推进78个村的庭院经济,其中,省级示范村5个。建设绿色庭院种植果、菜、花、草、培育苗木等特色经济作物,把农家菜园打造成农家乐,拉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

    聚焦共建共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全市进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程序的人员已达到16.4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528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4986人,医疗救助17529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720万元增强民生保障。城市低保标准由604元/人月提高为637元/人月执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4404/人年提高为4812/人年执行。增强特困保障。城市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18696元/人年执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13092元/人/年执行;农村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10944元/人/年执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7668元/人年执行。我市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共支出807万元,救助17529人次。医疗保障稳步提升。落实医疗服务改革,推进“异地就医”“慢性病”精简住院报销流程。异地就医从过去的人工备案单渠道发展到异地备案线上线下双渠道便捷办理。实现全国联网、国家平台内医疗机构联网通过微信“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上传社会保障卡、异地居住证明等个人信息材料,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专家委员会组建慢性病鉴定机构,通力协作提供上门体检服务,实现慢性病待遇鉴定不求人。实现异地住院直接结算1147人次,直接结算金额5418万元。共为75人次划拨个人账户43.3万元。

教育工作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稳步提升。全市54所幼儿园开展“小学化”专项整治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有序推进落实“四零承诺”,改善学习环境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职业教育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双优”建设稳步推进,压缩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今年共招生662人,其中,107人考入本科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招聘教师117人,域外选调10人,接收两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实施“思政课+育人模式”,打造“红色思政”品牌,渤海中学参与全省100所红色基因传承校遴选。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300万元完成了林业一中采暖改造、渤海中学操场硬化改造、东升小学教学用房维修改造、海浪中心校维修、光明小学操场铺设等6所学校新改建工程;谋划一中教学楼和综合中学项目,复工建设职业高中校企合作厂房项目。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城镇新增就业4905人,困难人员就业83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246人,技能培训 10182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3 %,控制在目标任务 5.5 %以内。截止到11月末,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共支出2273.62万元。

(九)聚焦绿色发展,巩固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推进“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垃圾和落叶。实现全区域“零火点”的总目标,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启动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完成2704台次柴油车检测。加快解决散煤污染问题,推进“减煤、替煤、洁煤”散煤替代改造工作,为打造“金山银山”提供优良环境保障。推进水污染防治。启动万人千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排查西阁水源地上游污染源工作。协助河长办完成水污染治理整治监管工作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方案下发执法检查工作。有序开展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环境监测防治。积极做好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工作。完成大气环境质量、饮水水源环境、农田灌溉水和土壤监测,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噪音和交通环境噪音监测工作。

(十)巩固脱贫成果,脱贫空间持续拓展

    强化基础扶贫设施建设。落实产业扶贫资金2239万元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帮扶,通过产业收益分红、特色帮扶产业等保障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帮扶力量不减。坚持构建行业帮扶、部门帮扶、社会帮扶的大格局,12个乡村振兴标杆村、3个脱贫村派驻村工作队、17个软弱涣散村派驻村第一书记,严格按照“四个不摘”、“三落实一巩固”要求,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整体稳定。“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市现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62个村、735户、1663人。人均纯收入6600元为标准有16户39人纳入监测户。落实“四个不摘”、“三落实一巩固”要求,先诊疗后付费和“两免四减半”“一站式”报销和城乡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险兜底“四重保障”救治政策。

总体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比较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亟待提升。二是市场消费恢复缓慢,支撑性重大项目不多。三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保障等领域仍有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任务繁重。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生态环保指标。能耗双控任务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各项环保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断提升空气质量和水质质量。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加快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保障,深入实施农业兴市、工业立市、文旅强市“三大战略”,着力实现“五个新突破”,加快推进宁安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宁安的新篇章。

围绕实现2022年发展目标,重点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规划谋发展,强化经济调度和调节

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预警,强化重点行业、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制度,调度全市经济运行。实行经济运行网格化监测调度以来,按照周调度、旬通报、月例会的运行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开展产能对接、协作配套,提高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引导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中小微企业,确保新增贷款持续增长。   

(二)凝心聚力扩内需,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紧盯项目建设“四率”目标,强化统筹调度和网格化管理,运用好市级领导包保推进机制,抓紧抓实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确保重点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投资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全力聚焦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式建筑、农机食品装备、木业加工、中草药研发、新能源6大主导产业,突出集群化、链条式发展方向,逐链制定“链条图”,确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门类,分类施策、精准推进。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抓住东北振兴、基础设施补短板、“两新一重”等国家重大政策导向,结合省、市“十四五”规划,围绕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谋划亿元以上项目。确保项目建设压茬推进、滚动实施,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项目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7+1”菜单式政务服务模式,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营造亲商、爱商、尊商、护商、安商的发展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升级,创新模式培育新型消费动能,着力优化城市消费结构,深入发掘农村消费潜能,丰富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市场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大电商产业升级改造工作,充分发挥线上电商平台的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三)锲而不舍强产业,厚植高质量发展基础

集中力量推进产业项目,围绕产业增长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的龙头产业发力强链优链。围绕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强化功能提升、要素配套、设施完善、品牌效应,推动一域向全域推进、一季向全季提升、颜值和产值并重,凭借宁安市优秀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宁安特色旅游品牌,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结构把产业项目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加快融链拓链。开展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行动,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万鼎乳业万头有机牧场集群、东风悦草CBD项目二期建设、农机产业园二期建设等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年产50万吨废钢铁回收加工宁安市顺和机动车报废拆解回收等谋划项目,实现以项目带动促进工业投资增长。把生态经济产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产业,突出延链聚链深度分析本地区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以工业园区为支撑发展框架,不断发展一区多园建设模式,围绕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紧抓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机遇期,利用我市优势产业,围绕“一柱两特”特色产业布局,创新造林模式。突出生态文化景观效益,深入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经济林继续推广林下经济人参、中草药、落叶松、红松种植,推动生态与旅游、文化、农业等各方面有机融合发展把新能源作为重要的拓展产业,强化谋链建链。推进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为辖区内已建成新能源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帮助老爷岭风力发电、大唐风电等新能源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拓展特色养殖业发展。加快推动食用菌、蜂蜜、柞蚕果蔬种养销售渠道,培育和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坚定不移抓统筹,筑牢高质量发展载体

落实好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三落实一巩固要求。持续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后续扶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玉米和大豆面积,稳定耕地保有量。加大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能源、菜园“五项革命”和农村“龙江民居”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争取行政村全部达到省级清洁村庄标准。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五)坚持不渝优生态,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重点流域污染源、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垃圾处理行业、排污许可证、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等专项行动。坚持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加快小北湖国家级良种基地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宁安市西阁饮用水源地保护治理,抓好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畜禽养殖污染、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确保饮用水源地规范化使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严格落实“一市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突出对散煤使用环节实施综合整治,有效降低以散煤为主的燃煤污染。

(六)尽心尽力惠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保障改善民生建设,扎实推进2022年民生实事办理进度和质量。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加公益性岗位,积极搭建平台,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加快推进我市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培育项目的源动力,成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空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扩大社会就业促增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有新提高、生活有新改善。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中,深化新时代评价制度改革,提升各学校办学品质,推动优质均衡发展。聚焦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弱项,抓住教师这一关键环节,强化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教育六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全力推动基础教育提档升级,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中,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共体建设,完成医共体信息平台的搭建,积极推进异地就医、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工作,实现长期异地居住人员高频医保业务“跨省通办”。方便异地居住人员门诊就医。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和临时救助政策措施,完善救助体系,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不断加强“双拥”和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

(七)多点发力守底线,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推动发展全过程,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强化粮食能源安全,切实有效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县本级政府债务,继续加大对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突出抓好交通、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旅游、校园、危险化学品、城市安全运行、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全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安全防控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持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灾害防治等各类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将全力推进宁安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宁安而努力奋斗!